毕业生 | 刘静宇:我很明确地知道我想要什么
“我想在二十几岁的年纪
拥有一段完整的科研经历
以此来让自己对世界多一点点认识
从而有能力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
我很明确这一点”
在茶餐厅
我们见到了刘静宇
她是一个活泼热情、经历丰富、成绩优异又有个性
“笑起来会发光”的女孩
专业排名第一的她
将在今天下半年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
在她所热爱的环境健康领域继续深造
环院专访小队在采访刘静宇
在探索的过程中,热情只增不减
刘静宇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结缘于环境学院的宝藏项目——“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”。怀着在美国得到的对于环境领域初步的认识,她先后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对各个方向进行了深深浅浅的探索,直到一场毒理学的讲座让她与郑焰老师之间擦出了火花。“我们聊得特别开心,感觉像是遇到了人生知己。”这场讲座开启了她在环境健康领域的科研之路。
“我从大二到大三的暑假正式开始做实验,之后就一边上课一边做实验。那时候经常做实验做到凌晨两点。由于独自一人在实验室是不符合安全规范的,我那时候甚至因此在安全例会上被通报批评了。”刘静宇坦言她当时觉得很委屈,郑焰老师鼓励她说:“你们能够从现在开始接触科研,已经比大多数的本科生都要优秀了。”然后又向她强调目的的重要性——做实验的时候,你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。“后来我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,在做实验、包括做很多其他事情之前,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,并且在脑海中把流程过一遍。”
郑焰老师课题组
刘静宇在本科期间所研究的课题是抗生素对斑马鱼的免疫毒性,博士期间将要研究的课题是砷的形态在柬埔寨的稻米、地下水和土壤当中的转化以及风险评估,因此她曾经多次赴柬埔寨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工作。
她向我们分享了许多她在柬埔寨的经历,其中有一件令她印象非常深刻——当时她和同伴在检测完一个片区的地下水基本指标后,推测这片水域可能砷含量超标。他们告诉当地居民不要用这些水,其中一户居民有着两个月大的孩子。“你能够感觉到,当地居民对于像我们这样从事科研的人是十分尊敬并且感激的,尽管那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的化学知识。”这件事情带给刘静宇的触动很大,她因此意识到做科研并不是越难越好,真正地去解决问题,才是科研的意义。而在这个过程当中,精力投入得越多,了解得越是深入,热情就越是一路高涨。
“一个东西你真的是越了解,你就会越喜欢。”
在柬埔寨的时候,老师在指导土样的采集
她还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LDEO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暑研。在那里,她对于不同国籍、不同学校、不同背景的人们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。
“我跟大多数的PhD聊天,发现他们大多过得并不幸福。我当时身边很多来自名校的学生,他们并没有很坚定地一定要做科研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想去读医学院,因为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很高。所以他们对于要不要做科研这件事情,是非常不急迫的。在南科大就很不一样,感觉我们学校有一种氛围,觉得做科研才是最崇高的、最好的、最优秀的,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——那些真正做科研做得好的,能够在实验室或者电脑前坐下来、坚持下来的人,一定是有天赋的,而且是真正喜欢的。因为有能做科研的智商,你肯定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。”
刘静宇认为,科研方面的天赋体现在会问问题。对于知识的渴求、探索的欲望,是科研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东西。“我认为我在科研方面有这样的天赋,有兴奋、有热情、有欲望。我很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东西,所以我选择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。”
刘静宇在哥伦比亚大学
眼界要宽广,体验要深入
刘静宇曾是学生新闻社摄影部的成员,参与过不少摄影活动,自己私底下也喜欢拍人像。不过,与很多其他热爱摄影的人不同,刘静宇说自己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旅游的人——“对我来说,走马观花的旅游是没有意思的。如果你没有在一个地方有一些特别的经历、去接触当地的人,你对于这个地方的理解和感受其实是片面的。我喜欢和人相处,所以我更愿意去不同的地方生活,而不是旅游。”
在纽约的三个月里,刘静宇喜欢跟身边的朋友一起去学跳舞。那个舞蹈起源于纽约,每次都有老奶奶或者是小朋友们一起学。“学到最后,大家可能都跳得很烂,但是都很开心,而且是一种比较有益的运动吧。我觉得我很享受尝试新事物、接触新的朋友的过程。”
和人相处对刘静宇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,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调剂。她告诉我们,在人生的一些低谷时刻,比如实验久久没有进展时,她会选择去找朋友、找老师聊天、倾诉。“难过的时候一定不要一个人待着,和别人分享、吐露之后的感觉会好许多。另外就是千万不要什么事都不干,哪怕很低落,也还是要坚持做下去。也许你做着做着事情就都会变好了。生活都是这个样子,科研也是。”
唐圆圆老师带领同学们去烧烤
到现在,她已经到过美国、柬埔寨和越南,认识了很多不同背景的朋友和前辈。问及她还有哪些地方想去时,她说:“我想去非洲。我对于非洲有很多的幻想。在我的脑海中,那里的人们应该都很淳朴;其次是我很喜欢那里的地域风情;最重要的一点是,我认为作为一个环境工作者,我应该并且有能力到那里去帮助他们。”
刘静宇和柬埔寨的友人们
勇敢做自己
Dare to be DIFFERENT
刘静宇曾经为了让自己专注科研而剃光头的故事传得很开,许多人对她的勇气表示敬佩。再向我们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,她笑着说道:“这是一件很spontaneous的事情。”她向我们分析了她当时这样做的动机,“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点是,我在哥大认识的朋友当中很多都是bisexual,并且我也参加了当时的LGBT活动。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,你必须要保持你自己的独立性,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。”
从哥大回来之后,出于对光头的好奇、对自己的激励,当然还有深圳燥热的天气,刘静宇便去剃了光头。她说她的想法其实很纯粹,就像是她去尝试摄影、跆拳道、舞蹈等一样,去尝试一个新事物。“不过我短期内应该不会再剃了,因为没有什么想法。我在想,我还没有留过长发,我现在想知道我长发会是什么样子。”
回顾自己的大学四年,刘静宇对自己做得比较满意的一点是“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”。她说她现在很明确地知道,自己的确想在二十几岁这样的年纪,努力科研,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,也特别希望能够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。“也许我最后会到大学里找一个教职,或者说能继续做科研,也许去去就业,我都不会后悔。我现在特别想要一个东西,我就会努力去追求它。”
给学弟学妹们的话
很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是,永远不要根据标签去评判自己和他人。包括像你的学校,和你自身的优秀程度,其实没有那么大的相关性。南科大的学生如果优秀,到了北大或者是国外的名校还是会一样优秀。丢掉这些标签之后,你的生活会开心很多。
最后,
希望大家无论以后是工作还是科研,
或者最后去做别的方向也好,
一是要吃好,
二是希望能做有用的事,
还有就是要一定做一个好人。
图片提供:刘静宇 陈乾
采访:莫潇晗 董子沛
撰稿:莫潇晗
推送编辑:莫潇晗
南方科技大学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
创建世界一流
服务美丽中国
长按二维码关注